编者寄语

    能量是营养学中最重要的科学问题,无论是在贫困年代的营养不良时期,还是现代化生活的营养充足时期,能量的重要性就像它在营养学教科书中的地位一样,永远排在第一位。很早以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物与营养部就把确定和统一人类能量和蛋白质的需求放在首位。FAO第一次关于能量需要量的评论文件发表于1949年,随后认真地进行了4次修订,最近一次是在2001年(2004年出版)。认真地阅读这些文件,你会发现不同年龄组人类能量需要量的确定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工作,但是尽管如此,它还是不断地变化着、进步着,并越来越接近人类能量需要量的实际水平。

    当推荐的适宜能量需求时候,与食物能量评估相联系才有实践的意义。但食物的能量到底该如何评估?有关食物中供能成分的转化因子应该是多少?这个问题对我们大多数学界人士而言都熟视无睹。随着分析方法越来越多和食品不断的复杂化,就使得食物能量的表达也更加复杂化,因此迫切需要世界范围内能量转化因子的标准化和统一化。这一点早在55年以前FAO就开始注意了。

    在能量和碳水化合物的实际应用当中,尤其是肥胖的预防和膳食治疗,膳食能量和碳水化合物的量的实际应用一直颇有争议。从美国盛行的《Dr.Atkins  Diet  Revolution》书中低碳水化合物膳食奇谈,到《The Zone diet 》,《Protein Power 》、《The Doc-tor ’s Quick Weight  Loss Diet 》等多种“理论”,我们从中可以感到现实中的混乱和科学界的无奈。本期集中了有关能量和碳水化合物的有关文章和国际组织的建议。国际组织的建议虽然是推荐性的,但我们还是认为在当前阶段,应正确考虑这些推荐建议在我国食物和营养领域的应用。无论如何,希望本期的这些数据和理论成为对大家有价值的信息。

杨月欣 教授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食物营养评价室  主任  博导
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  副秘书长
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保健食品委员会  主任委员
FAO东北亚食物成分信息中心  协调员
中国食品科技学会  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  常务理事
中国达能营养中心  理事会理事科学委员会  副主席、秘书长